筑精致之城 绘幸福画卷

发布日期:2024-10-16 16:0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日报

一座城市,如同一个人,总在寻找更好的方向和更广阔空间。从木墙灰瓦到高楼大厦,从寥寥无几到鳞次栉比,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市,可以看到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记录着我市翻天覆地的变革。

历史无声,岁月有痕。当发展的浪潮从历史深处喷涌而来,雄关儿女一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铺展开一条承载着光荣和梦想的幸福之路。公园、公路、建筑……镌刻在嘉峪关这座城市的每一处变化,都体现着新中国成立以来,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城市规划: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这些年来,“老嘉峪关人”刘繁荣搬了好几次家,从平房到低层楼房,再到后来带电梯的高档小区,每次搬家都带给她新的居住体验——环境越来越美丽舒适,公共服务越来越多,出门越来越方便。

无论在市区还是在乡镇,“老嘉峪关人”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街多了,路宽了,楼高了,灯亮了,景美了……

从1965年7月嘉峪关市设立,先后经历了划归酒泉地区管辖、政企合一为省辖市两个阶段。1980年5月,嘉峪关市人民政府成立,结束了长期政企合一的体制。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市在创业者们的努力建设下已初具城市规模,城市设施基本配备,市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20世纪70年代的市中心,记忆中的百货大楼、酒钢医院、人民商场、新华照相馆和新华路上行驶的公交车,是印象中城市的模样。随着时代的前行,我市的城市轮廓逐渐变得清晰。从“钢城的开路先锋”到“雄关之光”,城市建设悄然改变。

规划是城市的蓝图,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

嘉峪关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史中,规划历来都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最关心、最用情、最挂念的事情:“城市如果没有规划,必然是盲目建设;城市如果规划不好,建设就一定不好。”

正是秉持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我市按照“高起点谋划、高层次建设、超前性规划”的原则,构建以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为核心,以发展策略研究、城市设计等非法定规划为有效补充的规划编制体系,先后编制完成《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嘉峪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修编完善了市区及工业园区控规,完成了中心城区城市风貌、城市色彩、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已形成。

规划离不开规则制度的约束和制约,否则就会变成“墙上挂挂、经常变卦”的“美好”形式,很难由预定的计划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城市规划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及其通过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设计方案等,为严格遵守国家和省上的总体规划设计、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经得起历史和发展的检验、在城市总体布局下科学排兵布阵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和操作遵循。如《甘肃嘉峪关国际港务区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嘉峪关市老城区组团雨水专项规划》《嘉峪关峪泉古街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嘉峪关市棚户区改造——园林绿化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等规划和方案的多次研究、多次讨论,为嘉峪关城市建设不留遗憾,经得起历史检验做足了充分的思量和考虑。

城市更新:再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十月,秋意渐浓,夜幕下的嘉峪关已经灯火辉煌。雄关广场上,霓虹灯在音乐声中闪烁,男女老少跟着节拍热情起舞,捧着荧光棒的孩子们穿梭在人群中,追逐嬉戏。还有街道两旁灯光璀璨的树木、流光溢彩的高楼大厦、温馨的万家灯火,都向人们展示着我市时尚且富有朝气的蜕变。

而在“老嘉峪关人”的心里,多年前的我市是一个小而落后的地方。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条几百米长的大青石铺就的新华路就是城中心街道,也是全城繁华区域。

“别看这短短的旧街道,那时候可是嘉峪关的商业繁华区,热闹得很呢。”“老嘉峪关人”李国强今年70岁,对于以前的嘉峪关,他记忆犹新。“以前哪里能想到有如今这样的变化,路网、建筑、商圈一应俱全,我们曾经的小城市如今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城市品质的提升,不仅记录在城市变化的痕迹里,更烙印在老百姓的心中。

翻开一张张昔日的旧照片,不得不感叹我市城市变化的日新月异。位于嘉峪关关城对面的嘉峪关方特丝路神画,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凉之所,人迹罕至,荒无人烟,除了荒草,这里无建筑可寻。如今的这里,取而代之的是综合展现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古城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的高科技主题乐园。白日里人来人往,夜晚时灯火辉煌。

变的是一座城,喜的是城中人。

城市因提质而靓,生活因提质而美。我市长期以来一直为民谋利、谋福祉,逐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运而生。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明珠生态文化公园、讨赖河生态园、南湖文化生态园等一批公园绿地星罗棋布,东湖、迎宾湖、南湖等20余座人工湖如绿宝石镶嵌城中。此外,图书馆、嘉峪关南站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东方百盛、人民商城、恒基美居等商业中心点缀其中……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汇聚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城市建设画卷。

一次次大规模的倾力建设,城乡变化日新月异。一次次大手笔的合力建设,嘉峪关这个曾经“襁褓中的婴儿”茁壮成长。通过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努力,我市城市规划面积由1985年首版《嘉峪关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60平方公里扩大到2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扩大到70.4平方公里。

城市管理:于细微处见功夫

一座城市的品质保证,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

为做到城市“颜值”和“气质”兼修,在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诸多“国”字号荣誉一揽入怀后,2017年,嘉峪关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0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城市发展究竟为了什么?市委、市政府的理解——既要提升城市承载力,又要让百姓得到实惠。

为全面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十三五”以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76.73亿元,24844户居民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完成投资4.1亿元,城市绿地率39.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7.43平方米……

“近年来,一批可持续发展、聚集生产要素、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项目相继建设,南市区道路新建、市政供热给排水管网更新改造、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性任务顺利完成。”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道路是一座城市的脊梁。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功能和级配结构,以完善城市南区路网结构为重点,共实施项目10项。新建及提升改造新华路、体育大道等道路合计41.65公里,总投资11.12亿元。以改善城区道路通行条件为目标,完成了建设路、大唐路北段、胜利路北段提升改造和兰新路雨排设施建设工程。

“过去我住的房子,低矮的小平房,屋子里黑乎乎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路面坑坑洼洼,住在里面心里实在憋屈,是棚户区改造让我家搬进了绿化丰富、设施齐全的花园式小区。”家住雍平坊小区的市民刘振感叹,这是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的大实事,真正惠及了百姓的生活。

紧盯民生热点,强化职能担当,民生实事项目任务高效落实。近年来,我市认真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老旧住宅小区电梯改造、居民小广场及背街小巷改造等惠民实事。完成121个老旧居民小区、1177栋住宅楼、41134户居民的老旧小区及20条城市街巷道路提升改造工作,完成老旧住宅电梯加装230部,共完成投资12.99亿元。承办的省、市惠民实事已全部完工,全市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和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条条宽敞通畅的街道,在不断地拓宽和延伸中拉大了城市框架;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流淌着一股浓浓的艺术与现代音符;一处处浓荫深碧的绿地,洋溢着绿的清新、花的芳香。

蓝天、碧水、绿地、大道、广厦、笑容……嘉峪关不断在变,而今后,这种发展变化的节奏仍将不断加快。人在画中游,路自景中过,车在园中行,嘉峪关,城市让生活更有品质更美好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