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沃野画卷新——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24-12-25 16:1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日报

2020年至2023年间,农业增加值由5.4亿元攀升至7.1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2478元增长到28518元,农村居民收入绝对值稳居全省第一;

2020年至2023年间,村均经济收入由28.28万元增长到53.06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由17.06万元增长到46.61万元;休闲农业营业收入由2021年的3064.53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4099.3万元;

2024年上半年完成农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5.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6元,增长7.6%。

……

如今的嘉峪关,产业生机勃发、环境优美宜居、收入不断提高,一幅业兴、景美、人和、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服务城市、保障城市、富裕农民”打造城乡一体典范为目标,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扛稳“粮袋子” 保障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群众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市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城乡产业高度融合的突破口,先后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项目,采取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措施,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田产出率。高标准农田面积从2020年的5.3万亩增加到2024年的7.35万亩。

同时引导农户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优先将高标准农田向流转土地集中、优先将产业发展项目向流转土地集中,流转土地面积由2020年的1.83万亩增加到2024年的4.3万亩,增长了1.3倍,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效应进一步凸显。

突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集成推广良种良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4.5万亩和3万吨以上。

积极探索“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5年间累计争取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550万元,完成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19.8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5%,主要粮食作物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有效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紧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持续推动农业改革工作,持续推进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大力发展蔬菜产业,2021—2023年连续3年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抓点示范,建设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示范面积1800多亩,引进示范优良蔬菜品种26个,持续发展绿色、高效、特色反季节设施蔬菜产业,年均瓜菜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

建成国家级、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3个,祁牧奶牛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恒翔养殖园区、黄草营养殖园区、海沣养殖小区3个畜牧产业园,牛羊、猪、鸡全部实现定点屠宰,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2%,初步形成了养殖、加工、流通、销售链条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畜头肉尾”增值文章成色更足。

鼓起“钱袋子” 促进群众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2021年以来,我市积极争取各类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29亿元,累计实施项目61个,产业项目占比逐年提升,由2021年的50%提高到2023年的64.9%,以项目资金双重赋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

围绕乡村振兴辣椒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累计种植辣椒面积0.6万亩,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统一的经营模式,带动其他产业连环式发展,推进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为打造城乡一体典范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全力以赴抓招商、引项目、争资金,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强企业,扎实推动“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小分队招商、重点园区平台招商等工作,成功签约嘉菏辣椒全产业链项目、甘肃戈壁绿洲低碳生态园一期项目等5个项目,签约金额38.58亿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追赶进位提供强劲支撑。

持续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形成集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休闲采摘、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风景线。抢抓每年春夏季出游及春节、五一、端午等节假日旅游旺季有利时机,举办年货节、梨花节、西瓜节等乡村旅游节会,休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与小农户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年均带动农户3000户。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营,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共276家。持续推动省、市两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工作,全市列入名录库家庭农场197家,赋码登记60家,新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累计认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9家。

立足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形成集体资产出租型、旅游项目带动型、资产资源盘活型、项目带动+多元合作型、农产品生产基地联动型等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5种模式。

结合市场需求,打好生态牌、绿色牌,“紫轩”(葡萄酒)、“侯氏丰源”(红梨)、“曜明现代农业”(西红柿)、“峪嘉百亩田”(辣椒)4个农产品品牌入选“甘味”企业商标品牌,其中“紫轩”“侯氏丰源”获2023年“甘味”精品品牌,用高品质特色农产品打开新市场。

特色果脯、烧壳子、紫轩葡萄酒、锁阳、胡麻油等33类预包装食品和夜光杯、驼绒画等37项市级非遗文创产品,锁阳、艾草、风雨雕等独具特色的伴手礼产品,野麻湾西瓜、泥沟胡萝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发挥注册商标品牌效应,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拳头产品。

提升“新颜值” 打造和美乡村

蓝天白云下,宽阔的道路向远方延伸,干净美丽的农家小院整齐有致,村民们在田里劳作、在广场上锻炼身体、在夜幕中跳起锅庄……这是我市村民生活的场景,也是我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面貌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强化村庄公共环境整治力度,实施镇域和村组道路亮化提升改造、村容风貌提升等项目10余个,有效改善了村域整体风貌及群众生活环境。

稳步推进示范市创建工作,将文殊镇创建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2021年以来,先后完成文殊镇塔湾村、峪泉镇黄草营村、新城镇新城村等13个村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任务,目前已建成的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在全市的占比达到80%。完成文殊镇石桥村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创建阶段性任务,文殊镇河口村和塔湾村、新城镇横沟村获评省级“和美乡村”。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点5个,培育专业化回收组织1家,实行“以旧换新”政策,农膜使用量由2020年的640吨下降到2023年的359.2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

通过沤肥法、堆肥法、直接还田法等技术处理田间尾菜,尾菜处理利用率由45.8%逐步提升至55.2%,有效保护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开展耕地质量提升与科学施肥增效行动,支持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绿色循环农业,推动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肥料化利用,强化畜禽养殖场日常监管,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量有小幅度增加,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7%左右。

田野,凝聚着丰收的热望!

一项项产业落地生根,一座座村庄华丽蜕变,一个个农民喜笑颜开……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勤劳进取的雄关人民正在创造着更加富裕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