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节生长奏强音——我市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24-10-22 16:4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日报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顶梁柱”。新型工业化是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深秋时节,行走在嘉峪关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新质沃土”生机勃发,奋进的脉搏强劲跳动,一场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新型工业的全面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嘉峪关在新时代背景下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生动实践。

发展势头如何,数据是最直接、最直观的体现。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84亿元,全市工业企业由1978年的47户发展到2023年的633户……一组组亮眼数据见证着我市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时与势 工业发展在定向中定位

思想就是旗帜,旗帜指引方向。

9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甘肃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这是从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出发,对甘肃工作和甘肃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指导,给我们提供了接续奋斗、再启新程的政治指引和实干争先、再谱新篇的实践指南。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经济强。我市始终把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全市工业增加值从2019年的1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42.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自2019年以来始终保持在60%以上,在稳定全市经济大盘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8%,规上工业企业78户、较2019年增加21户,宏翔能源、铭福铝业、索通盛源碳材料等企业入规,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龙头企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23年酒钢集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12位。

园区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产业聚集的主载体、企业发展的主平台。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新华发电电网侧独立储能、协合新型储能电池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嘉峪关工业园区蝉联全省优秀开发区“十二连冠”,位列“2023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第82名,是全省唯一上榜园区,综合实力位居甘肃省和西部开发区前列。

稳与进 重大项目在竞跑中领跑

工业经济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项目、龙头企业、强劲产业的引领和支撑。

为此,我市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一批打基础、固根本、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奠定基础。5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4.6亿元,连续3年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其中2023年全市实施重点工业项目70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1.3亿元,同比增长72.3%,在全省排名第2位,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达67.1%,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3年来,我市共实施总投资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5个,索通清能770MW光伏发电、酒钢本部1号2号焦炉优化升级、甬金22万吨精密不锈钢板带、酒钢45万吨镀锌铝镁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益,拉动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嘉唐铝业600万吨氧化铝、东兴铝业电解槽阴极全石墨化结构优化等项目扎实推进,夯实了工业经济“硬支撑”。

破与立 产业链条在发展中出彩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嘉峪关并未忽视或者丢下传统产业,而是紧扣国家所需,立足甘肃所能,着眼嘉峪关所优,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构建协同联动、融合联通的产业集群,形成钢铁、有色、新能源、核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多元化、集群式产业发展格局。

“链”式布局、聚“链”成“群”,具有嘉峪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速成型——

钢铁及装备制造产业目前拥有1105万吨碳钢、120万吨不锈钢产能和特殊用钢的研发生产能力,正在向产业链高端、价值链顶端、高附加值领域挺进;

电解铝及铝制品加工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第六、西北第一的电解铝生产基地,具备年产电解铝170万吨、各类铝材200万吨、预焙阳极66万吨的能力,正在加速构建“氧化铝——电解铝——铝材——铝制品深加工”全产业链条;

2023年,钢、铝两条产业链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1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61.2%提升至85.7%,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产能加速释放,现已建成光伏发电规模1934兆瓦,年实现发电量13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5.1%;

核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产业逐渐壮大,总投资超过150亿元的集科研、生活、教育、医疗等于一体的大型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建设顺利推进,努力打造军民融合产业集群……这是我市产业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韧性逐步增强汇聚而成的澎湃动能。

量与质 产业结构在创新中提质

“双零铝箔是铝加工产品的高端产品之一,目前,国内只有少数铝基材生产企业具备稳定且大批量生产能力。今年以来,公司双零箔坯料订单持续增加,前景看好。”甘肃东兴嘉宇新材料公司生产技术质量室工艺质量协理工程师王小刚指着一批即将发往韩国的产品向记者介绍。

这是我市创新引领提质量、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坚持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加快装备升级改造,重点对焦化、选矿、烧结、炼铁、炼钢等关键工序装备实施升级改造,整体装备水平达到行业先进和西北领先,目前累计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11个,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个。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向关联度高的精深加工领域发展,实现产品的高新化、高端化、品牌化,酒钢锌铝镁合金镀层板打破了国外垄断,0.04mm超薄精密不锈钢板带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发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抗菌不锈钢、高性能桥梁用钢等一批“拳头”产品,可成功替代进口,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着力发掘培育新质生产力,四维新型储能电池Pack智能制造、和利氢能新型能源装备智能制造等项目落地开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储能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初见成效。

与此同时,我市还抢抓“双碳”战略机遇,不断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绿色工业体系、循环经济建设。2023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38%,较2019年下降24.98%,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以上。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已成功创建酒钢宏兴股份公司、索通预焙阳极公司等国家绿色工厂3个,东兴铝业公司、祁牧乳业公司等省级绿色工厂7个,索通炭材料公司等省级节水型企业4个。宏晟电热5号、6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焦化厂5号、6号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等一批工业绿色发展重大项目的建设实施,实现了经济和环保“双收益”。

高与新 数实融合在起步中起势

新质生产力要突出“新”。

我市以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全要素数字化为主线,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快促进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电商企业里,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敲击键盘,便能与各地的消费者沟通,实现即时交易;智能工厂内,生产线高速运转,自动化作业的机器人井然有序地完成各种工序……随着嘉峪关数实融合闭环的构建,这样的数字化场景已经成为常态。

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078个,实现了主城区和农村三镇5G信号和千兆光纤全覆盖。开展“上云用数赋智”专项行动,支持酒钢集团公司、索通公司等头部企业加大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数字化改造力度,全力推进企业“上云”,全市共有“上云”企业52家,实现了云端数据储存、生产系统数字化管理等诸多功能,有力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深入、立体、全方位改造升级,建成酒钢7号高炉数字化车间、西部重工3D砂型打印及精密铸造车间、大友嘉镁钙业冶金熔剂数字化车间等6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随着一个个重点工业项目的顺利推进,一个个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一条条生产线的高速运行,工业正成为嘉峪关经济腾飞的强大引擎,为现代化嘉峪关建设挺起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