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打卡南湖背后的生态密码

发布日期:2024-05-07 09:1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日报

今年入春以来,大批候鸟飞抵我市,在南湖、东湖水面休憩、觅食,众多游客、市民驻足围观、投喂食物,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生态画卷。这一温馨画面的背后,与我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深度发力密不可分。

我市是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线之一,也是多条候鸟迁徙路线的交汇点,每年约有200多种、上千万只候鸟迁徙经过,或短暂停留休整后继续迁徙,或筑巢“定居”繁衍数月。

“良禽择佳木而栖”,野生鸟类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因此鸟儿被称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监考官”。我市优质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候鸟迁徙的“加油站”,吸引了诸多鸟类来嘉峪关“打卡”“定居”和繁衍。

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愿意在我市“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是我市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的最好诠释。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水生态修复、植树绿化等生态治理工程,全力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以绿色为底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让嘉峪关蜕变成生态宜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戈壁明珠。

“城在林中、路在景中、人在园中”,这是市民对生态环境最真实的概括。据了解,我市2023年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浓度均值为19微克/立方米,全省最优;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13;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连续三年获得全省优秀等次;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

为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我市坚持把实施工业污染治理项目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近三年争取财政资金2.44亿元,在全面完成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础上,投资184亿元实施酒钢公司碳钢薄板厂炼钢区域超低排放改造、炼铁厂2号高炉超低排放改造等53个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工艺装备三化升级改造项目,大幅减少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截至2023年底,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累计减排分别达到1567吨、659吨、2967吨、374吨,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为空气质量稳定向好奠定坚实基础。

在加强工业企业减排的同时,我市持续抓好污染源管控,重点做好工业、燃煤、机动车和扬尘“四类污染源”治理,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同时充分运用全市180套污染源废气在线监控设施、32个空气质量微测站以及走航监测、现场巡查等“人防+技防”措施,引入第三方技术支持单位提供专业驻场服务,科学指导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污染天气过程应对,精准锁定扬尘防治重点区域,“以克论净”精准治尘,做好污染源管控。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与减排科负责人杨东华介绍说,经过多年努力,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3.3%,各项指标均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97.48%,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在工业、燃煤、城市面源、机动车四大领域持续发力,全面推进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深化部门联动,全时段、全方位落实生态环境责任,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鸥鹭翔集,雁鸭游弋,以“鸟”为镜知生态。如今的嘉峪关,白云碧水辉映,蓝天雪山相融,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一个个河湖公园湿地犹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嘉峪关的版图上,开启市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