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开新绘宏图——我市统筹推进高水平改革和开放续写发展新篇章
改革,决定当代嘉峪关命运的关键抉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嘉峪关的鲜明标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嘉峪关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革故鼎新、“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踵事增华,辟就了一方新天地、绘出了一张新蓝图。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一步步拾级而上的成绩单,让嘉峪关这座年轻的城市倍感荣光、倍感振奋。
看2024年。
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同比增长9.6%;第三产业同比增长6.4%。
这是嘉峪关跨越“发展中烦恼”的精彩作答;这是嘉峪关应对“前进中挑战”的绚烂书写。
这一切,源于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这一切,源于主动加压,强健筋骨;这一切,源于蹄疾步稳、成形起势。
从大胆试中体悟成长,从大胆闯中开辟新路,嘉峪关以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壮阔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奋勇征程中云帆高扬、乘风破浪。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厚植发展动能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源流处寻找突破口、蓄积原动力。这是嘉峪关在改革开放历程中赢得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方法论。
因企设市,嘉峪关的市情,嘉峪关雄姿屹立的根本。
正是基于此,嘉峪关改革开放的着力点也愈发明晰: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最重要的就是破除影响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让国有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轻装前行、无牵无绊。
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激动能,嘉峪关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原则,扎实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原有27家市属国企整合重组为13家。
删枝剪叶、留精保干;活力绽放、提速提质。
目前,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较改革前分别增长133.5%、112.1%和233.6%,在全省国企改革考核评估中排名第一,是唯一得90分以上的市州。
如果说内部改革是增强企业自身动能、释放发展活力的基础性工程的话,那么以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蓄势赋能就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持续力的重要内容。
企业要发展,既要守正更要创新。这是迎合时代、顺应潮流的不二选择。
多年来,嘉峪关紧紧扭住创新企业培育这个着力点,大力实施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不断激发企业研发动能,使更多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发展壮大。
要知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已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让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近年来,嘉峪关充分运用好厅市会商、地企联动等机制,出台《嘉峪关市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建立了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企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
锚定目标,加力加码。目前,嘉峪关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从99家、41家、33家增长到119家、85家、60家。
其中,已建成的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6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市级产业技术联盟共6个,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彰显。
有了创新的底子,城市发展的自信心与日俱增。
这些年,嘉峪关依托强有力的改革成效,系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目前,营商环境季度考核位列甘肃省第2位,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测排名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索通清能770MW光伏发电、甬金22万吨精密不锈钢板带等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嘉唐铝业600万吨氧化铝等项目扎实推进;新华发电电网侧独立储能、协合新型储能电池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固根本、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在实践中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发展,嘉峪关仍需在深化上用实劲,一往无前、披荆斩棘。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服务对接区域协作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战略方向事关事业发展全局。嘉峪关的最大机遇在哪里?毫无疑问:“一带一路”。
“主动服务和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拓展跨省域合作”“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引的方向。
牢记殷殷嘱托,嘉峪关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
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谋发展,嘉峪关特别珍惜时代创就的发展大环境,更加注重从时代潮流中寻求发展的新动力、新机遇。
新时代以来,嘉峪关通过引进中国500强企业新华联合冶金集团,带动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99.7%、达到19亿元,创下了对外贸易的新飞跃,让对外开放这一鲜亮标签在嘉峪关越擦越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坚持胸怀天下、树立世界眼光。这是秉承开放包容天性的嘉峪关与生俱来的品格。深刻把握大开放格局中孕育的发展机遇,嘉峪关积极深化与哈密市友好城市战略合作,与喀什、昌吉、丹东等地建立文旅战略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的朋友圈。
从远处着眼、从实处着力,嘉峪关持续推进酒嘉双城经济圈建设,编制《酒嘉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2024-2035年)》及《指导意见》,酒嘉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加速推进,机场改扩建、S20嘉峪关—肃北—若羌高速公路等项目有序实施,酒嘉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持续深化,区域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改革开放大效应加速显现。
全力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着力提高区域配置资源能力,嘉峪关必将在开放发展中赢得战略主动。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提振以人为本质效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改革的起点。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指引和方向路径。
可见,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本质,就是让农民和市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心手相牵、携手前行。
其中,加快梳理和破解城乡融合发展的堵点,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显得尤为重要。
在基础设施运营上,嘉峪关大力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新模式,全力提升11座农村污水处理站运行水平,着力提高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基础设施运营管护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便捷服务出行上,嘉峪关不断完善城乡公交体系,促进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目前,农村公交已覆盖城乡接合部主要街道和3个镇、17个自然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实现了由“村村通”向“组组通”“镇镇有站”“村村有亭”的全面覆盖,农民出行更加舒适、安全、快捷。
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上,嘉峪关全面落实职业技能培训普惠性政策,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田间课堂”“培训下乡上门服务”就近推荐就业。目前,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000人,带动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近5年来,嘉峪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3.85%,从2019年的42601元增长到2023年的52761元,绝对值稳居全省第一,高于全国水平。
在完善基础教育体系上,嘉峪关建成3个发展联盟、3对专递课堂结对校、6个城乡学校对口帮扶组、9个双向交流对应校,有力促进了区域城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在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上,嘉峪关通过建立1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执业(助理)医师12名,实现全市“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全覆盖,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显著提升。
开山凿路、积势蓄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有效的组织保障。
这些年,嘉峪关聚焦“服务城市、保障城市、富裕农民”的目标,着力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农产品有效供给,建成国家级、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3个、祁牧奶牛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3个畜牧产业园;
优化特色产业供给体系,抢抓每年春夏季出游及节假日旅游旺季,举办乡村旅游节会,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到农村采摘、旅游、就餐;
大力开展和美乡村建设,着力强化村庄公共环境的整治力度,有效改善村域整体风貌及群众生活环境;
全力发挥资源要素聚集效应,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城乡产业高度融合的突破口,积极探索“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有效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嘉峪关将继续着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