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石榴花开——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张晓燕

发布日期:2024-10-16 15:5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日报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352个模范集体和368名模范个人。甘肃省推荐的中共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委员会等10个单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刘集乡人民政府乡长马竞等10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现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榜样的力量”专栏,讲述我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弘扬团结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凝心聚力。

融媒体中心记者

闫立成 崔婕 蔺燕菲

“讲好长城故事,弘扬长城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任重道远。”

“嘉峪关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进程,长城内外广大地区,更是中国古代各民族碰撞与融合的舞台。”在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座谈交流活动中,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晓燕发言时说。

在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张晓燕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并作为模范个人代表上台接受颁奖。

2002年,张晓燕从河南禹州来到甘肃嘉峪关,扎根长城脚下,成为了一名讲解员,每天为来自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解长城历史、长城故事。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每天七八个团,一年365天不闭园。有时候吃饭,游客突然来找讲解,放下碗筷就奔赴关城了。”

“从背诵讲解词到改善表达方式,都还需要大量的练习,每天都对着镜子练说话。”

工作初期,对张晓燕来说,这些是常态,但她从未心生怨言。

“每一次讲解就像赴一场美丽的约会!”无论烈日当头、酷暑盛夏,还是漫天飞雪、寒风刺骨,20多年来,张晓燕奔走于关城内外,根越扎越深。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问她20多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张晓燕说,当你真正热爱一件事,又可以从事这样的工作,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一次,在讲到嘉峪关当时修建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关外游牧民族的入侵时,一位游客开玩笑地说:“哦!过去就是防我们的,我是从关外来的。”

虽是玩笑话,却引起了张晓燕的反思。她当时想,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述长城的防御作用,是比较狭隘、有失偏颇的,应该让游客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长城,让他们明白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如何一步步构筑起来的。

想定之后,张晓燕随即向游客讲起长城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作用。她进一步举例,长城是连接两边民族的纽带和桥梁,是维系关内关外秩序的象征,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畅通……一席话讲下来,游客连连点头,“相信他们对长城的认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

为了挖掘长城文化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张晓燕潜心研究长城历史和长城文化,查阅整理了20多万字的讲解素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巧妙融入讲解词中,把长城文化中蕴含的典型、真实、鲜活的中华民族故事讲给五湖四海的游客。

讲解是分不同层次的,但因为热爱,才足以走得更远。为了让更多讲解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长城故事,张晓燕围绕旅游促“三交”,对全市讲解员开展培训,生动讲述千百年来发生在嘉峪关及河西走廊长城两边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事例,为进一步传承长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共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提供了理论支撑。

传承好长城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是张晓燕始终不变的初心。

工作以来,张晓燕总结了长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90多个,让游客通过文物了解长城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历史。在张晓燕的讲解内容里,就有了明永乐十八年,哈烈国沙哈鲁王派遣510人的庞大使团经过嘉峪关签证入关的盛大场景;有了清代,嘉峪关迎接新疆漠南49部蒙古王公的温馨画面;有了清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特东归后,为了快速转运支援兄弟民族的生活物资,嘉峪关昼夜开放的繁忙场景。

在参与嘉峪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时候,张晓燕和同事设计定城砖桑叶茶等多个文创产品,巧妙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融入其中。“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感受到长城厚重的历史,更要传承好长城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国国家地理”特约研学专家的张晓燕,积极开发“故事传说中的嘉峪关”“一骑绝尘驿使来”“边塞诗之路”等研学线路并编写研学教材。

关城的一砖一瓦,在张晓燕的世界里,都可以写出一部耐人回味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书。在过去20多年的讲解工作中,她接待各类团体1.5万个,讲解服务人数30多万,圆满完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等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解接待任务。出版了《交融·交汇·交响 嘉峪关文物中的民族团结故事》一书,完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融入博物馆解说词实践研究》《长城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剖析》等10余项省市级课题研究。

石榴花开别样红

“嘉峪关始建于明朝,逐渐成为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来来往往的人们从这里通关、在这里补充给养。”在市实验小学,张晓燕为师生讲解。

像这样的主题宣讲,张晓燕每次都会补充新的内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要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在张晓燕看来,工作22年,是一个持续学习的阶段,也是一个从心理上接近嘉峪关,感受厚重历史的过程。

今年5月,嘉峪关市成立“雄关红石榴”宣讲队,聘任张晓燕在内的7名同志为“雄关红石榴”宣讲队成员。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讲张晓燕一直在行动,近年来,她先后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福利院、敬老院,开展长城文化里的中华民族故事宣讲200多场,为广大市民、学生讲述发生在雄关大地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扎根长城终不悔,戈壁盛开石榴花。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工作、融入日常,在每一次讲解中讲好长城故事,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用点滴的力量影响更多人,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添砖加瓦。”20多年如一日,张晓燕向世界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技术标兵”等40多项荣誉。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长城故事,张晓燕仍在努力的路上,奔赴下一场山海,以她自己的方式热爱并忠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