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腾飞勇担当 扬帆逐梦再起航——嘉峪关酒泉机场发展回眸之一

发布日期:2024-11-25 11:3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日报

初冬时节,暖阳高照。

嘉峪关酒泉机场一派繁忙景象,停机坪上,货物装运,机车穿梭。跑道上,一架架飞机起飞、降落。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机场之一,嘉峪关酒泉机场在中国民航逾百年的辉煌历程中,以其独特的地位与贡献,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嘉峪关酒泉机场前身为始建于1932年的欧亚航空酒泉站,作为欧亚航路通信导航枢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军事和民航作用。

——在新中国建设初期,经中苏双方合作整修,中苏民航酒泉站于1953年建成通航。

——1984年1月,民航酒泉站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嘉峪关站。

——1994年机场航站区整体搬迁。

嘉峪关老航站——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宝贵遗产被悉心保留至今。这里矗立着大量始建于20世纪30至50年代的航空建筑遗迹与独具前苏联风格的屋舍,这些建筑不仅年代久远,而且风格独特,处处流露出前苏联建筑风格中的粗犷与柔美。

“这间房就是我们曾经的‘家’,这是地地道道的苏式建筑,它非常有特色,木门木窗木地板,冬暖夏凉。”嘉峪关机场公司副总经理刘峪向记者介绍。“从2010年的1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到2019年突破50万人次,直至如今即将跨越百万大关,这既是嘉峪关酒泉机场的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喜事。”

民航事业的发展不仅令刘峪感到“太快了”,更让刘峪的家人惊叹不已。刘峪的父亲也是一位“老民航”,一代又一代民航人传承的不仅是事业,还有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

在这片土地上,嘉峪关机场公司的民航人艰苦奋斗、上下求索,用一砖一瓦垒出了一座航空枢纽,他们既是机场的建设者,也是民航业发展的见证者。

望着翱翔于天空的飞机,今年66岁的覃承祥常会想起自己第一次近距离看飞机起飞的场景。1976年,18岁的他,第一次从老家汉中来到嘉峪关,坐在机场机坪的外围,耳边传来阵阵轰鸣声,一抬头看见飞机腾空而起,情不自禁拍手鼓掌。

“我从民航嘉峪关机场行政管理员,到嘉峪关机场公司安全检查站职工。工作41年来,机场的每一次发展我见证并参与,我对机场的感情非常深。”覃承祥回忆道。

如今,嘉峪关酒泉机场的一砖一瓦,直观地展示着机场历年来的发展建设成果。“这些老建筑唤醒了我们的民航记忆,带领我们回到当年奋斗在一线,参与机场建设、运行的场景。”覃承祥感慨地说。

一架飞机顺利从起飞到落地,需要无数人坚守在各自岗位上默默付出,行李员亦是比较辛苦的工种。1983年,20岁的孙柏招工进了民航,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只要航班保障需要,孙柏保证随叫随到,毫无怨言。“我们那时候卸装行李都需要推着架子车到候机楼,一件一件发给旅客。有些旅客行李比较大、比较重,架子车有时候装不下,就需要两车、三车往过拉,条件虽然艰苦,但同事们都很团结。”

说起这座老航站楼,孙柏十分感慨:“作为‘老机场人’,这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和我们有关,对这里太有感情了。我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在一起就像家人一样。当时,我们的航班任务保障结束后,经常和同事们一起在宿舍门口的灯光篮球场打篮球。”

“生活工作在这里这么久,有时候真舍不得离开。尤其到了晚上,听不到飞机起落的声音,还真睡不踏实。”再次回到机场的孙柏,亲切地和年轻同事交流,“需要我就说一声。我还想继续发挥我这颗老螺丝钉的作用呢!”

老一代民航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如今,年轻一代的民航人也将在嘉峪关酒泉机场,重新起航,传递机场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