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护人民健康福祉——我市卫生健康系统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打通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淤点难点,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急难愁盼”变“满意答卷”。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当好“守护者”
坚持把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高度重视新技术、新项目应用,积极鼓励各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依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临床研究,创建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酒钢医院重症医学科、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等省级重点专科5个;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脑系科,酒钢医院血液科、肿瘤内科,市中医医院超声影像科,中核四0四医院康复医学科,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等市级重点专科11个。建成五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10个,质量质控中心39个。与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省内外知名医院建立对口专科联盟120个,以“传、帮、带”的方式学习先进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市第一人民医院率先开展口腔机器人种植手术;酒钢医院微创脊柱外科成功开展西北地区首例UBE、VBE手术;市中医医院成功引入甲状腺肿瘤射频消融术、经桡动脉椎动脉支架植入术等新技术;市妇幼保健院在特色手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腹腔镜下宫角楔形切除术的成功实施尤为突出。市一院和酒钢医院晋级三甲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晋级二甲妇幼保健机构,市中医医院已完成省级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验收。
提高医疗服务效能,当好“好管家”
持续加快“互联网+卫生健康”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运用信息化技术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实现群众自助就医、高效就医、便捷就医。
建成集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健康扶贫、基础资源五大数据库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计划生育、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的嘉峪关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归集电子病历501.7万份、标准化健康档案29.2万份,电子健康卡使用率90%以上,居全省前列,实现省内居民跨机构、跨区域就医一卡(码)通用。建立数据互联互通及影像共享交换平台,市第一人民医院、酒钢医院、市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完成影像、病理、检验等信息系统接口改造工作并与全省医学影像共享交换平台进行对接,各医疗机构可通过协同客户端医生工作站授权调阅患者在省内异地检查检验结果。部署远程医疗及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市第一人民医院、酒钢医院及市中医医院与省人民医院、省妇幼、省中医医院、北京301医院及西安西京医院等多家医院联合开展多例远程会诊服务。稳步开展医疗机构院内信息化系统建设,安装自助终端设备为患者提供当日挂号、门诊医保电子凭证缴费、检查检验报告打印、电子发票打印等服务,同时实现线上支付、网上预约诊疗、分时段预约、检查检验结果推送、满意度评价、院内导航等一系列互联网服务,极大程度方便了患者看病就医。
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当好“贴心人”
严格落实“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在全系统开展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和“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推行“院领导接待日”“一次挂号管三天”、百项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就诊便民模式;在门诊、住院病区等诊疗区域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在医院休闲区安装休息座椅,门诊大厅配备轮椅、平车、母婴室;在病区投放免费简易陪护床;开展邮寄病历、特殊人群提供陪诊等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就医需求,让暖心、贴心的医疗服务落到实处。
进一步优化门急诊流程,增加导医人次,逐步开设无假日门诊和夜间专科门诊,对部分服务型窗口和医技科室根据患者人次数实行弹性排班制;各病区实行预约出入院,进一步缩短办理出入院的等候时间,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实现出院当日床旁结算,切实提高服务效率。设置“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医事、药事、预约、投诉、门诊及住院等多个科室功能,将预约检查、票据打印、患者投诉、医保咨询服务、医疗证明审核盖章等事项进行集中统一办理。“定时、定人员、定主题”开展出院随访活动,不仅了解病人出院后的身体状况,还对患者出院后用药指导、家庭康复、随访时间进行指导,更好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积极推行“中医日间诊疗”,充分发挥好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为患者提供专业、高效的中医诊疗的同时,使患者就医时间更灵活、流程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减轻患者看病就医压力,多角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多样化的需求。
一个个改变,一次次提升,是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需求、优化就诊流程、开展便民服务的缩影。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主动服务,“用心、贴心、暖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完善服务措施和提升服务质量,深化医疗服务内涵,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倾力倾情写好为人民服务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