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聚焦”织密老年助餐网络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嘉峪关市聚焦老年助餐服务,立足市情,积极创新,着力构建“助餐服务机构+孝老饭庄+便利网点+老年助餐点”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老年人的助餐服务网越织越密,“雄关养老”服务品牌成色更足更亮。
一、高站位谋划,聚焦“助餐品牌”做部署
嘉峪关市紧紧围绕老年人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探索为老服务新路径,持续做大幸福“食”光大蛋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按照省民政厅等十二部门《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要求,印发《嘉峪关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以全省助餐服务试点为契机,通过“提档升级一批、拓展新增一批、巩固优化一批”,打造类型多样、建设规范、运行良好、群众满意度更高的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二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嘉峪关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15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把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纳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部署、统筹推进。三是明确服务对象。助餐服务对象以城乡高龄、生活不能自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重点,将服务对象分为A、B、C三类,用餐服务每天享受12元爱心午餐一份,其中A类老年人为8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B类老年人为80-84周岁老年人,70-79周岁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65周岁及以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C类老年人为75-79周岁老年人。全市申请登记享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有8053人,其中A类老年人1893人,占比23.51%;B类老年人3839人,占比47.67%;C类老年人1876人,占比23.30%;社会面老年人445人,占比5.53%。
二、高要求布点,聚焦“助餐惠民”做优化
坚持就近就便、便民惠民的原则,综合老年人居住分布情况、人口结构、助餐需求和周边交通等因素,在老年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置助餐点,进行合理化分布,从而提升助餐服务质效。一是高效化推进。召开积极发展老年助餐工作推进会等会议,及时与街道、三镇等相关部门进行研究会商,并与中核弘源央厨进行对接,引进中央厨房进行助餐。与财政联手,在全省首开先河探索出助餐服务机构政府采购新方式,制定《嘉峪关市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框架协议采购方案》,积极推进助餐服务机构政府采购工作。二是标准化设置。以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不少于25平方米的标准布局阵地建设,设置无障碍设施,配备适老桌椅等,制作悬挂统一标识标牌。全市现已正常服务的助餐点共35家,其中城市助餐点20家,农村服务点15家,老人可自愿到其中一家享受爱心食品或助餐服务。三是规范化甄选。根据助餐服务需求,以保障基本、因地制宜、服务可及为前提,通过动员培育、报名推荐、调研评估和专家评选等方式,购买助餐服务机构,甄选餐饮企业10家,综合养老中心供餐点3家,孝老饭庄(互助幸福院)4家,农村方便食品网点16家,中央厨房1家,着力打造“市场主体+养老设施+便利店助餐”的服务网络,在丰富助餐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了服务半径。
三、高标准服务,聚焦“助餐福民”做提档
落实好助餐服务政策,用心用情用力创新服务模式,保障服务质量,让老年人满意、幸福。一是建立市场主体助餐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经营自主的理念,引进餐饮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助餐服务。二是建立“物业+养老”助餐模式。由社区牵头,联合业委会、物业公司、餐饮企业打造社区老年食堂。三是探索“1+N”助餐模式。实行“中心联点”助餐服务,依托中央厨房集中配餐,在有条件的小区设立N个助餐服务点供餐,形成“15分钟养老助餐服务圈”方便老年人。四是公建民营助餐模式。依托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互助幸福院的助餐服务功能,打造“养老设施+助餐”模式,让老年人能同时、同地安享休闲活动与优惠优质餐食。五是探索“志愿服务+助餐”模式。鼓励餐饮服务组织和社区为独居高龄、行动不便的特殊老年人、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志愿送餐服务,进一步织密雄关养老助餐服务网。今年累计提供助餐服务71万余人次,日均助餐服务1970人次,月助餐服务达5.9万余人次。
四、高效率筹措,聚焦“助餐利民”做统筹
建立“多元筹措+助餐”资金筹措机制,有效保障助餐服务的可持续运营。落实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居民生活类价格,形成了“政府可承担、老人能支付、企业有微利”的可持续运营局面。建立以子女赡养为基础、财政补贴为支撑、集体支持为依托、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孝善资金筹措渠道,设立集体经济惠老助餐基金,形成“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集体筹一点”的多方支持方式,扩大资金池,缓解财政压力。坚持家庭尽责、个人负担,提供有偿服务。按照老人类别,子女仅需缴纳6元、4元和2元孝善基金即可激活政府补贴的6元、8元和10元助餐补贴。今年通过政府补贴撬动个人孝善基金280万余元,实现互利双赢、可持续发展的助餐。
五、高层次赋能,聚焦“助餐便民”做支撑
围绕“温度+精度”助餐服务标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产品,建成“四端一网通”的智慧助餐服务平台(即:PC管理端、云平台呼叫端、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支撑起“互联网+智慧助餐”服务,打造了线上申请、线下服务响应、全程智能监管的数字化助餐新模式。加强对老年人的数字产品操作技能培训,引导帮助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会。以人脸信息电子档案为前提,“人脸识别”实现精准服务、自动结算,从而缩短用餐时间,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实现无接触式、无感知式的助餐服务,使养老助餐服务更加智慧化、便捷化。整合现有助餐服务组织,推出上门送餐、上门做饭单项及包月等个性化助餐服务,通过平台实现助餐“自由”,极大的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助餐服务需求。
六、高质量监管,聚焦“助餐为民”做实事
落实落细《嘉峪关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嘉峪关市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制定印发《嘉峪关市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管理办法》《嘉峪关市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个人账户管理办法》等助餐服务配套政策,细化建设、运营、服务、补助等标准要求,为助餐服务提供监管机制保障。督促助餐服务机构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执行食材采购、餐具清洗、健康管理等食品安全规定。加强助餐服务机构和网点的服务质量监管,开展“一月一例会、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授旗、一月一学习、一月一分享、一月一激励”的“七个一”服务督查。今年,召开助餐服务机构例会12次,为助餐服务机构颁发流动红旗12家。回访老人800余次,督查助餐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和服务质量200余次。高质量监管使老人吃到了爱心餐,享受到了安心食。
不教桑榆忧向晚,长使银龄享乐园。新时代、新起点,嘉峪关市将继续创新思路、整合资源,精准施策、靶向攻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构建老年人可感、可得、可及、可享的助餐养老服务,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老年帮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 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不断谱写幸福“食”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