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延寿”秀餐桌 ——中交华强云仓冷链物流中心匠心“储粮”护舌尖
“冷冻食品,仓储温度稳定维持在零下18℃到零下22℃;保鲜食品,仓储温度精准控制在零下2℃到零下5℃……”中交华强云仓冷链物流中心冷库管理员王红强指着仓储门上方的温度显示器说,中心冷冻保鲜的温度设置都是经过严格科学试验、反复论证确定的,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打开第二道防撞门,走进零下18℃的一层冷冻库,一股寒意迎面扑来,记者不禁打了个寒战。只见眼前的三全食品、雪糕系列存储物一摞摞地高高码放,旁边的出仓员按照需求一波一波往外出货。
“从早上七点半开始,批零商家就会陆陆续续前来取货,防撞门就会不时被打开。”王红强说,别看这软软的防撞门,很像家用的帘子,可打开、放下便会自动合拢,这可是花了大价钱购置的。
做冷冻保鲜,温度的恒定控制格外重要。中交华强云仓冷链物流中心在保温门的挑选上格外重视,选用的都是国内外数一数二的。“一扇防撞门,便于人进人出及时封口;一扇电动门,让仓内温湿度与仓外完全隔绝。”王红强颇为自信地说。
的确如此。近20分钟的仓储间采访,当记者走出仓门,抬头望向温度显示屏,依然显示着零下18℃。
说到这儿,中交华强云仓冷链物流中心董事长马强给记者讲起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恒温,这是冷冻保鲜的立身之本;保湿,这是冷冻保鲜的成长之基。”
在保鲜库,王红强拿起一个封存保鲜的苹果给记者说:“去年10月份投产运营时存放的苹果,你看,这色泽、品相,是不是依然鲜亮如初?”
为了有个鲜明的对比度,王红强拿起旁边刚刚从外库转入的装箱苹果给记者看。记者顺手触摸了一下:糙糙的、干巴巴的。对比度一下便显现了出来。
“这一切得益于公司引进的全球领先制冷设备。”马强说,设备可以高效控制和调节冷冻库和保鲜库的温度和湿度,减缓食品的呼吸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减少食品的腐败。
与普通冰箱的制冷过程相比,中交华强云仓冷链物流中心无论冷冻库还是保鲜库,都严格按照食品“延寿”的最佳低温和最佳湿度存放,无霜、无干耗,优势格外明显。
实践为证:从2023年10月投入运营,仅仅半年时间,中交华强云仓冷链物流中心近90%的存储空间已被存放商租用,要知道,这可是6000平方米的体量。在马强看来,100%的使用率指日可待。
走进6号冷冻库,一位浙江的存放商正在有序地出货,他告诉记者:“我家存放的青虾仁、花胶、剁椒鱼头、鲍鱼、牛仔骨可都是高档货,一箱500元到800元不等,在这儿放,看重的就是冷冻效果和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
24小时全天候,这是中交华强云仓冷链物流中心对商户的承诺,更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从投产运营至今,马强每天晚上12点前都没有合过眼。“虽然摄像头无死角全覆盖,但客户的需求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不送走最后一个客户,我心里不踏实、放不下。”
食品,安全从来都是冷链的“命脉”。不踏实、放不下说的是服务客户,更在讲述着安全的不可小觑。
为了做到这一点,中交华强云仓冷链物流中心在捍卫食品安全上面,对防明火、保清洁、拒有害气体上可谓下功颇深、蘸墨颇浓。
防明火,从冷链仓库施工设计伊始便纳入重要议程。“仓储空间采用专用电缆、特殊处理,用电安全无忧;照明设备采用的是防爆灯具,安全可靠;制冷设备采用的是热氟除霜技术,无毒无害。”马强一口气讲了几条公司最关键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保安全,是企业的责任,对客商来说,大家最在乎的还是卫生保洁。”马强说,我是学桥梁工程的,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先天硬件做不优,后天打点起来自然烦忧多,充分考量后,我将仓储地面设计为金刚砂地面,目前靠着先进的清洁设备,20分钟就可清洗500平方米,既省时又高效。
做好环保,日常保洁是关键一环。但要想把这一点做到极致,还需充分考虑西北民俗风情的特殊性,做好分门别类的安排和布设。其中,把清真食品与非清真食品作一明确区隔显得尤为重要。
在马强看来,这既是企业对民族习惯的尊重,更是精细化服务保障的务实之举。
谈到这里,马强讲到一个细节:“杜绝明火,塑料垃圾桶是个潜在隐患,我们不能保障客户下意识地‘扔烟头动作’,针对这一潜在盲区,公司将尽快将垃圾桶更换为金属制品。”
“打铁还需自身硬。”马强说,好风凭借力,首先得有好风。中交华强云仓冷链物流中心一期已经顺利投入运营,从各方面的反馈看,效果还是蛮不错的。
目前,中交华强云仓冷链物流中心存储的食品种类已达1000多种,按照客户的需求,存储空间被按需隔成很多小空间,方便客户存储和取货。
面向未来,中交华强云仓冷链物流中心将依托嘉峪关便捷的区位优势,统筹冷冻仓储、保鲜仓储、常温仓储一体建设,全力打造“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冷链集散基地,为嘉峪关乃至周边市县的民生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