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而攀满目新——我市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24-09-04 11:5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日报

一路豪情满怀,一路拼搏争先。今天的嘉峪关,搭乘着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建设“一带一路”的浩荡东风,全市上下万众一心、砥砺奋进,以履职尽责的强烈担当,真抓实干,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催生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展现高质量发展新作为。

固本强基促发展 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是龙头、脊梁。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进”的步伐持续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火热的季节,雄关大地工业经济活力尽显——全市工业增加值从2019年的1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42.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自2019年以来始终保持在60%以上,在稳定全市经济大盘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8%,较2019年提高1.8个百分点,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78户,较2019年增加21户,宏翔能源、铭福铝业、索通盛源碳材料等企业入规,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

2023年酒钢集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12位;嘉峪关工业园区蝉联全省优秀开发区“十二连冠”,连续五年荣获优秀省级高新区,位列“2023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第82名,综合实力已位居甘肃省和西部开发区前列……一个个喜讯见证着我市龙头企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质增效增添了强劲动能。

狠抓项目扩总量 工业规模持续壮大

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是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

新型储能电池Pack智能制造基地、嘉西光伏产业基地300兆瓦光伏发电、酒钢集团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项目炼钢连铸及宽厚板工程等新开工项目已全部开工;储运部嘉东料场绿色智能化改造、碳钢薄板厂热轧酸洗板镀锌铝镁联合机组、炼铁厂烧结机工艺装备三化升级改造、本部炼铁工艺装备三化升级改造等续建项目顺利实施……一批打基础、固根本、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无不彰显着我市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硬支撑”的优良态势。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4.6亿元,连续3年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其中,2023年全市实施重点工业项目70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1.3亿元,同比增长72.3%,在全省排名第2位,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达67.1%,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三年共实施总投资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5个,索通清能源770MW光伏发电、酒钢本部1号2号焦炉优化升级、甬金22万吨精密不锈钢板带、酒钢45万吨镀锌铝镁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益,拉动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嘉唐铝业600万吨氧化铝、东兴铝业电解槽阴极全石墨化结构优化等项目扎实推进,夯实了工业经济“硬支撑”。透过一组组经济运行数据,我们不仅看到一个“数”上不断进步的嘉峪关,更看到一个向新、向高、向上的嘉峪关正向着更高目标全力冲刺。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当前,甘肃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优化、动能培育、追赶进位的关键时期,只有突破性手段才能实现创造性发展。甘肃省委提出“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就是助力全省经济发展、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化之路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新华发电电网侧独立储能、协合新型储能电池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

立足优势夯基础 产业链韧性逐步增强

当今世界,无论是小到行业进步,还是大到区域发展,做长做强做大产业链条,以一点一线突破带动全面发展,都是有力的抓手、有效的路径。

近年来,“产业链”成为我市工作中的高频词,我市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构建协同联动、融合联通的产业集群,形成钢铁、有色、新能源、核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多元化、集群式产业发展格局。酒钢(集团)公司、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荣获2023年省级优秀链主企业称号,我市产业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韧性逐步增强。

钢铝产业是我市工业的主导产业、强势产业。我市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钢铝产业链基础稳、韧性强、产品附加值高,工业经济才能蓬勃发展。目前,我市钢铁及装备制造产业拥有1105万吨碳钢、120万吨不锈钢产能和特殊用钢的研发生产能力,正在向产业链高端、价值链顶端、高附加值领域挺进。电解铝及铝制品加工产业发展迅速,已建成全国第六、西北第二的铝产业基地,具备年产电解铝170万吨、各类铝材200万吨、预焙阳极66万吨的能力,正在加速构建“氧化铝-电解铝-铝材-铝制品深加工”全产业链条。2023年钢、铝两条产业链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1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5.7%,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新能源,既是绿水青山,又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产能加速释放,现已建成光伏发电规模1934兆瓦,年实现发电量13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5.1%。与此同时,核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产业逐渐壮大,总投资超过150亿元的集科研、生活、教育、医疗等于一体的大型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建设顺利推进,努力打造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创新引领提质量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是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新型工业化是强国之路,事关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

如果说,传统工业化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而新型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则更加突出增长和转型的质量。近年来,我市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坚持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加快装备升级改造,重点对焦化、选矿、烧结、炼铁、炼钢等关键工序装备实施升级改造,整体装备水平达到行业先进和西北领先水平……这些改变见证着我市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改造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从“汗水型”迈向“智慧型”变革,我市牢牢扭住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延伸、高附加值拓展。目前累计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11个,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个。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向关联度高的精深加工领域发展,实现产品的高新化、高端化、品牌化,酒钢锌铝镁合金镀层板打破了国外垄断,0.04mm超薄精密不锈钢板带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发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抗菌不锈钢、高性能桥梁用钢等一批“拳头”产品,可成功替代进口,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谁掌握了未来技术、未来产业,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在布局未来产业的窗口时刻,我市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着力发掘培育新质生产力,四维新型储能电池Pack智能制造、和利氢能新型能源装备智能制造等项目落地开工,储能、氢能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初见成效。

精准发力赋能量 数实融合成效显著

“5G+智慧矿山”让矿区管理更智慧、数据“上云”为企业生产提效、蔬菜大棚内温湿度信息实时采集……近年来,我市以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全要素数字化为主线,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快促进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实现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支撑必不可少。企业“上云”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手段之一,有助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078个,实现了主城区和农村三镇5G信号和千兆光纤全覆盖。开展“上云用数赋智”专项行动,支持酒钢(集团)公司、索通公司等头部企业加大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数字化改造力度,全力推进企业“上云”,我市共有“上云”企业52家,实现了云端数据储存、生产系统数字化管理等诸多功能,有力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

走进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精密铸造分厂里的一台2.5米长、1.5米宽、1米高的3D打印机正在作业中。经过十几个小时,一台发动机缸体的3D打印砂型成型,经过吹砂、浇铸、冷却等环节,一件成品发动机缸体就可以出库走向市场。

“3D铸造砂型打印工艺具有高精度、短周期、高工艺灵活度等技术优势。近年来,酒钢西部重工利用3D铸造砂型打印工艺开拓高端铸件市场,实现单件小批量高端铸件的短流程、批量化生产,进一步释放技术创新活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铸造向中高端迈进。”铸造分厂厂长苏文介绍。

把智慧因素注入核心工艺,让核心工艺具备“最强大脑”。近年来,我市对传统产业进行深入、立体、全方位改造升级,建成酒钢7号高炉数字化车间、西部重工3D砂型打印及精密铸造车间、大友嘉镁钙业冶金熔剂数字化车间等6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提质增效促发展 绿色转型不断深入

九月雄关,秋高气爽。中核汇能(甘肃)能源有限公司嘉峪关光伏电站,光伏发电板铺排成海,与蓝天白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绿色发展画卷。

谋发展,更谋持续发展;要增长,更要绿色增长。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双碳”行动部署,不断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绿色工业体系、循环经济建设。研究制定《嘉峪关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嘉峪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两项顶层设计文件,配套出台了能源、工业、科技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业园区等多个领域达峰方案和保障方案,逐步构建起我市碳达峰碳中和政策“1+13”体系。强化能耗“双控”及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严格执行重点行业能耗限额标准、用水定额标准,推进钢铁、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38%,较2019年下降24.98%,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以上。

风生水起逐“绿”行,千行百业探新路。如今,我市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已成功创建酒钢宏兴股份公司、索通预焙阳极公司等国家绿色工厂3个、东兴铝业公司、祁牧乳业公司等省级绿色工厂7个,索通炭材料公司等省级节水型企业4个。宏晟电热5、6#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焦化厂5、6号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等一批工业绿色发展重大项目的建设实施,实现了经济和环保“双收益”。

目之所及,皆是火热发展的图景;耳之所闻,皆是赶超跨越的铿锵声音。我市正以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崭新气象和积极作为,凝心聚力,朝着开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