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让“汗滴禾下土”成历史 “北斗”下地干农活 无人驾驶忙春耕

发布日期:2024-05-11 09:4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日报

图为新城镇农民利用北斗导航GPS定位拖拉机铺设地膜 葫芦河 摄

融媒体中心记者 窦翔 朱玲 王俊芝 李春艳

“我种了一辈子地没服过谁,这回可是真服了!”这是新城镇长城村村民孙海鹏对新型农机的评价。

5月6日,新城镇长城村大片种植田里,一台神秘机器驶过之处,开阔平整的棕褐色土地,被自然分成整齐划一的长条形垄,黑色的地膜和滴灌带也同时覆盖到垄上。

“这个开拖拉机的水平可真不一般”。记者赞叹拖拉机“驾驶员”高超的技术。听闻夸赞,站在田地边查看覆膜进度的嘉峪关嫁联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殷俊笑得一脸神秘,“别着急,一会儿就让你见见它的真面目。”

起垄、铺设覆膜、滴灌带、施肥,在这条长约200米的垄上,一系列操作用时3分钟一气呵成。拖拉机回到地头,待记者走近一看,不由大吃一惊,驾驶室里竟然空无一人。

“神奇吧,这是卫星在天上帮咱盯着呢。”殷俊笑着告诉记者,没使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之前,起垄最费工夫,全靠驾驶员眼睛当尺测量方向找距离,一天下来眼睛盯得生疼不说,起垄效果也不好,“垄背打不直,总起弯,浪费土地。”

有了北斗导航助力,驾驶员解放双手,做起了“甩手掌柜”,不但节省了人工还提升了作业精度和土地利用率。

“现在农民种地,早就不是牛拉犁那个时代了,不相信科学哪行?”殷俊说,智慧农业已成农业发展新潮流,农民种上了“智慧田”,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靠数据种地的拖拉机靠谱吗?“就拿这一条垄来说,以前完成起垄、覆膜、铺设滴灌带,两个人得干半个小时,现在只需3分钟。就咱眼前这70亩地,1台机器两天就能完成全部一体化作业。”农户孙海鹏言语之中充满自豪感。

“农民不会撒谎,好的技术不推自开。”新城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魏进峰介绍,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农机实现全天候无人自动驾驶,一天最多可以种植45亩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像这样安装有北斗导航设备的拖拉机全镇有20余台。”魏进峰的言语中满是自豪。她告诉记者,2023年新城镇新购置各类农业机械142台,拉动农机化投入约512万元,全镇农业机械化率水平不断提高。

从“汗滴禾下土”到“无接触式春耕”,让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接受了这种新兴的技术。 魏进峰说,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传统农业转型发展注入“数字动能”,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成为新常态,数字农业技术覆盖农作物耕、种、管、收各个环节,“会种地”变为“慧种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高标准农田的春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智慧+”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技术手段,但要想让农业变得更具科技感,不仅需要农户们紧跟科技的步伐,积极求新求变,更需要政策的阳光雨露,合理调配作业机具,协调开展跨区作业,营造适应智慧农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帮助广大农户轻松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田。

新城镇镇长康玲玲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新城镇紧紧围绕“调结构、提效益、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科技,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北斗导航、无人机等先进设备成了农户的好帮手,提高了种植效率。今年新城镇计划农作物播种面积6.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计划种植3.46万亩。春耕期间,全镇预计将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500余台次。

记者手记

现在种田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如果你还认为每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如果你还觉得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你还以为依然要“风里来,雨里去”,那显然是落伍了。

如今,沐浴着科技的春风,一个个高科技农具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带到田间地头,为乡村全面振兴筑起更加坚实的基础。

让幸福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生长,就需要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坚持科技赋能,实现农业现代化,让老百姓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科技赋能春耕,是科技发展的强音,也是乡村振兴的美景。春天里,希望在绿色的田野上,也在科技的最前沿,持续推动科技与农业深度结合,不断让科技为农业发展赋能,“科技春耕图”播下的便是最动人的乡村振兴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