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市体检报告诊断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10-18 10:2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嘉政办发〔202360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市体检报告诊断问题

整改方案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郊区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在嘉各单位:

《嘉峪关市城市体检报告诊断问题整改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828

(此件公开发布)

 

嘉峪关市城市体检报告诊断问题整改方案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体检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改革任务要求,推动嘉峪关市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促进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结合《嘉峪关市2021年城市体检报告》诊断评估结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综合评价城市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措施,优化城市发展目标、补齐城市建设短板、解决“城市病”问题,建立与城市更新行动相适应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修复城市机体、恢复城市活力,推动嘉峪关市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整改目标

立足高品质城市功能定位,以城市体检结果为导向,主动“开药方”,对症下药,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建立系统性整改长效工作机制,通过“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方式,逐年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评估,查找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三、整改措施

根据《嘉峪关市2021年城市体检报告》,通过分析指标体检情况,嘉峪关市城市建设发展共存在风貌特色、交通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安全韧性、创新活力六个方面21条问题;在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城市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创新活力四个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一)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凸显城市风貌特色优势

1.活化利用历史文化。全面梳理嘉峪关市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普查工作,摸清现状,对症下药,进行分类保护,力争2025年城市历史建筑与本体保护完整性达到90%以上,城区历史建筑普查挂牌率达100%。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制度,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在保护好历史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更新基础设施,做到修旧如旧结合城市历史文化本底,活化利用优质历史资源,以长城文化为龙头,加快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加快推进关城景区改造、三大景区融合贯通、长城博物馆(新馆)展陈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长城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雄关街道、市钢城街道、市郊区办)

2.打造城市特色风貌。紧扣国土空间开发布局相关要求,坚持内涵式、集约式发展,科学编修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推动文化+大数据智能化文化+旅游以及BIM 技术等,打造城市特色风貌。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行动,推动南湖星空营地、龙王滩自驾车营地、嘉峪关市美术馆改造、崖壁美术馆建设等项目落地实施,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质量,增强城市吸引力。融合丝路文化工业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元素,挖掘传承嘉峪关精神”“铁山精神”“八棵树精神等地方特色文化精神,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局、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财政局)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1.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城市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设施,以新华路管网提升改造、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连通工程(金港路上跨清嘉高速公路桥梁)等重点建设项目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布局,强化道路衔接,提升道路通达度,主城区道路网密度大于8.0公里/平方公里。开展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专项行动,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以及停靠站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共享单车投放体系,强化共享单车运维管理,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城市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改造,限期整改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城市桥梁信息系统建设,严格落实桥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城市路桥的运行安全。持续推进充电桩、充电站、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不断强化无障碍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适老化改造,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覆盖率。(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2.创新智慧交通管理措施。打造优质多元的公共交通体系,建立高效互联的公共交通智能网络,推进交通拥堵节点治理,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和改造交通配套设施。健全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成果(无人机等),实现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勘查处置,以增存结合缓解停车难题,加大停车位供给增量,用好现有停车位存量,提高停车场运营管理效率。在重点泊车地带新增停车泊位,加大对闲置地块的摸排,完善停车场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完善“雄关智能停车”APP使用功能,打通停车“信息孤岛”,结合“互联网+”新模式,打通停车场所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桥梁,提高停车场运营管理效率。(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政府国资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财政局)

3.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档制度,普查现有基础设施,全面摸清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等管道和道路老化更新改造底数,启动实施一批老化更新改造项目,有计划地对各类存在安全隐患、材质落后、使用年限较长、不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管道和设施进行更新改造,统筹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充实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等基础信息数据,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深度融合,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充分衔接,形成城市燃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一张图实施30年以上老旧供热管网更新改造,系统谋划实施供热管网更新改造项目,分阶段、分步骤有序解决老旧管网超期服役问题。持续推进冬病夏治,加强供热管网保温材料更换,推进供热场站、管网智能化提升改造,强化供热设施设备巡检维护工作力度,加强管网运营维护,保持管网高效运行。进一步强化城市配电网建设,实现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推进市政消火栓建设,加强市政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研发市政消火栓智能管理系统,对消防水源建设、巡查、维护、使用进行全流程监控。(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城管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政府国资委、市财政局、国网嘉峪关供电公司)

4.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问题。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在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中落实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加强城市设施与河流、湖泊等生态本底的有效衔接,按照“优先利用、适度入渗、自然净化、调蓄排放”的原则,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六大海绵城市建设措施的有机顺序,加大雨水蓄滞与利用,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客观需求,同时解决面临的“逢雨必涝、雨停即旱”径流污染与合流制污水溢流所带来的面源污染等问题。(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

5.加强生态园林建设。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完善生态园林指标体系,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确保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公园绿地活动半径覆盖率不低于85%。加强运营管理,强化公园公共服务属性,严格绿线管制。结合城市污水管网、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通过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等,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责任单位:市林草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

(三)强化城市安全保障,提升城市发展韧性

1.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引导城市空间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优化,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的综合防灾空间结构。加快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加强应急知识宣传培训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升公众应急避灾意识和能力。完善应急避难场所标识、标牌等标识系统,定期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安全检查,提升应急管理综合水平。加强各类医疗设施规划布局,统筹安排疾病防控、医疗救治、物资储备等基础设施,加快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完善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郊区办、市民政局、市房产服务中心、市财政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加快推进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推动建设城市地震灾害危险源监测系统和重大风险源健康诊断与风险预警技术系统,加强重点地区与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推动城市重要建筑、基础设施系统及社区抗震韧性评价及加固改造,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地震灾害风险信息系统,面向政府、行业、企业、公众开展精准地震灾害风险信息服务,推动构建权责清晰、管理有序、规范科学、多元共治的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责任体系。(责任单位:市地震局、市住建局、市应急管理局)

3.加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为主线,加快形成厂网并举、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设格局。优先升级改造落后设施,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稳定达标排放。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实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行动,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按照集中利用为主、分散利用为辅的原则,科学制定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与布局,合理谋划南市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项目,完善南市区污水收集管网体系,扩大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覆盖范围。同时,加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确保垃圾处理设施规范运行,防止二次污染。(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环卫总站、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

4.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国家、省市“十四五”消防规划,按照消防安全技术要求,逐年将消防车通道、消防设施等内容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制定城镇消防专项规划,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保持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加快推进小区老旧消防设施设备改造,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消防站、消防车通道等设施建设,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加快落实市政消防栓设施。制定城镇消防专项规划,推进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水源、通道、装备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责任单位:市消防支队、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

(四)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升城市多元包容水平

1.打造完整居住社区。推广建设功能复合的混合街区,倡导居住、商业、无污染产业等混合布局。积极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居住社区服务配套体系,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配套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补齐城市完整居住社区的建设管理短板,到2030年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以基础类和品质提升类两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为抓手,构建融合社区服务、文化活动、商业中心、餐饮养老康养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通过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网络串联若干个居住社区和商业街区,建设15分钟社区中心、10分钟邻里中心和5分钟街坊中心三级社区生活圈,满足15分钟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积极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到2030年,城市80%的社区达到创建要求。建设小规模住宅项目时,要在科学评估周边既有设施基础上按需配建;较大规模住宅建设项目,要合理划分成几个规模适宜的居住社区,按照标准配齐设施。(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房产服务中心、市住建局、市雄关街道、市钢城街道、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2.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行动自觉。探索零碳社区建设,转变居民生活方式,鼓励选用绿色家电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鼓励“部分空间、部分时间”等绿色低碳用能方式,倡导随手关闭不用的电灯和电器。鼓励居民购买、选用新能源汽车,新建居住社区要确保固定车位建设充电设施或将预留安装条件纳入施工图设计,推进社区充换电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文明办、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房产服务中心、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国网嘉峪关供电公司)

3.提升住宅供给品质。积极发展中小户型普通住宅,限制发展超大户型住宅。依据嘉峪关市寒冷B区的气候特征,根据《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的规定,合理确定住宅朝向、窗墙比、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天窗面积、外窗和体形系数等参数。积极运用被动式设计理念,鼓励大开间、小进深,充分利用日照、自然采光和通风,降低住宅能耗。推行灵活可变的居住空间设计,减少改造或拆除造成的资源浪费。加强住宅共用部位维护管理,延长住宅使用寿命。拓展物业服务功能,强化物业企业管理,依据《嘉峪关市物业管理条例》,依法依规开展物业服务管理工作,积极鼓励引导物业机构拓展养老、家政、托幼、健身、购物等业务,在步行范围内满足业主基本生活需求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加强住宅小区共用设施设备节能管理(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房产服务中心、市发展改革委)

4.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制定《嘉峪关市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操作规程》《嘉峪关市柔性引才管理办法》等,着力提高人才政策的含金量和精准度。持续加大人才管理授权松绑放活力度,全面下放用人单位岗位评聘和人才引进权限,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推动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自主开展职称评定,常态化开展“唯帽子”问题治理,为各类人才减负,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立足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建立项目重点扶持机制,支持一批潜力大、基础好的企业优先申报科技和人才项目,鼓励职业院校、技能培训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订单式”培训服务,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企业需求侧紧密对接。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走访慰问、健康体检、休养等制度,最大限度地为人才解决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等“后顾之忧”,让人才心无旁骛干事业。(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

(五)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1.加快市级平台建设,构建智慧城市平台体系。着眼于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发挥数字经济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驱动作用,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 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科技作为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创新驱动力和产业承载力,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形成高质量、多层次的供给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着眼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和多元化,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房产服务中心、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城管执法局)

2.提升民生领域科技创新水平。以保障改善民生、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为切入点,在社会管理、生命健康、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利用、公共安全、农产品安全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与综合示范,积极探索建立能够有效支撑医疗水平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和公共安全保障的重大公益性技术体系,推广应用常见病、多发病社区预防、早期诊治和康复技术,重大传染病监测、防治技术,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民生幸福与健康和谐。打造“智慧消防小区”,普及安装燃气报警、联网型独立式感烟探测器、消防车通道监控等信息化、智能化火灾防范措施。(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消防支队、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房产服务中心、市地震局、市科协)

3.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提高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力,动态凝练一批科技专项,通过实行“揭榜挂帅”、组织重点研发等方式,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重要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应享尽享,进一步放大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效应。支持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稳定增长,将研发投入和科技产出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力争到2025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到91%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政府国资委、市税务局、市财政局、酒钢集团、中核四零四有限公司)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城市体检是检视城市问题,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各有关单位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按照《嘉峪关市2021年城市体检报告》诊断评估问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从严从实抓好诊断问题的整改落实,推动城市体检报告中各项评价指标实现新突破。请各相关单位10月10日前将城市体检报告诊断问题整改完成情况报至市住建局。

(二)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各部门共同推动、联合实施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集中力量解决城市体检报告中的突出问题,形成协同联动配置资源要素、解决存在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对城市体检报告诊断评估问题的督导督查,实施年度评估机制,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工作方法。按照明责任、重成效、盯重点、强问效的工作要求,坚持质效优先发展理念,实行专班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工作法、闭环工作法,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清单,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质量要求、完成时限,用清单式、表格式的办法,推动工作落细落实,切实打通决策部署、任务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形成任务交办、落实、办结、反馈的闭环式工作机制。

(四)强化督促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督查部门要会同住建、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对表检查,强化对重点指标、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的跟踪落实,确保城市体检诊断问题整改落到实处,要将各部门整改措施落实情况作为解决城市病的重要抓手,为明年的城市体检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层层传导整改责任,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实行“挂牌督办”、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附件:《嘉峪关市城市体检报告诊断问题整改方案》具体落实措施清单.xlsx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828日印发